前言
为加强师范类专业内涵建设,改善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建设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我校已经全面启动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这是一项系统性师范人才培养改革工程,需要全校师生、教职员工统一思想、提升认识、聚力凝心、协同推进才能达成预期的目标。
那么,关于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我们需要了解些什么?以下是我们应该了解的相关基本知识:
01
什么是师范类专业认证?
师范类专业认证是一种专业质量外部保障机制。判定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是否达到既定的质量标准,是否建有持续改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机制。
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实质是按照既定的质量标准对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进行认定,目的是保证专业培养出符合标准的合格毕业生,作用是促进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和持续改进,其影响是为利益相关者提供专业质量的权威信息。
02
实施师范类专业认证的背景是什么?
师范毕业生是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队伍的主要来源,师范类专业办学质量水平直接决定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是影响中小学、幼儿园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近年来,我国教师教育改革取得了积极进展,为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师资保障。与此同时,教师教育综合改革也面临着开放化背景下的教师教育质量保障制度亟待建立、综合化背景下的教师教育特色亟待强化、教师教育内涵式发展亟待引导等新情况和新问题。建立师范类专业认证制度、健全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是推动教师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和着力点,是从源头上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一项重要举措。
03
师范类专业认证的目的是什么?
开展师范类专业认证的目的是推动师范类专业聚焦师范生能力培养,改革培养体制机制,建立基于产出的持续改进质量保障机制和质量文化,加强内涵建设,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保证师范类专业培养出符合标准的合格毕业生。
04
师范类专业认证重点关注的两个基本
问题是什么?
一是质量保障,保障专业培养的毕业生能够达到既定的质量标准;
二是持续改进,引导专业依据质量标准达成评价情况,不断优化、改进教学环节,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
05
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师范类专业认证主要倡导三个基本理念:
"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是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的行动指针,贯穿师范类专业认证全过程。
(一)如何理解专业认证理念中的"学生中心"?
学生中心:强调从以“教”为中心的传统模式向以“学”为中心的新模式转变,要求遵循师范生成长成才规律,以师范生学习效果和个人发展为中心配置教育资源和安排教学活动,并将师范生和用人单位满意度作为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重要依据。
(二)如何理解专业认证理念中的"产出导向"?
产出导向:强调立足社会需要和人的全面发展,以师范生学习效果为导向,聚焦师范生毕业后“学到了什么”和“能做什么”,反向设计课程体系与教学环节,配置师资队伍和资源条件,评价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三)如何理解专业认证理念中的"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强调聚焦师范生核心能力素质要求,对师范类专业教学进行全方位、全过程跟踪与评价,并将评价结果用于教学改进,形成“评价-反馈-改进”闭环,建立持续改进质量保障机制和追求卓越质量文化,推动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能力和质量不断提升。
06
师范类专业认证的组织和实施机构
有哪些?
师范类专业认证组织管理与具体实施的机构包括:教育行政部门、教育评估机构和认证专家组织,三者分工负责,协同推进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
07
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体系是怎样的?
师范类专业认证针对各地各校师范类专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以及类型层次复杂多样的现状和特点,构建了横向五类覆盖、纵向三级递进的体系架构,推动高校合理定位、特色发展、持续提升师范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一)横向覆盖五类专业:
师范类专业认证构建横向覆盖中学教育、小学教育、学前教育、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特殊教育本(专)科五类专业。
(二)纵向三级递进分级:
第一级定位于师范类专业办学基本要求监测,涵盖15个专业办学核心数据监测指标,旨在促进各地各校加强师范类专业基本建设。
第二级定位于师范类专业教学质量合格标准认证,旨在引导各地各校加强专业内涵建设,保证专业教学质量达到合格标准。
第三级定位于师范类专业教学质量卓越标准认证,旨在建立健全基于产出的人才培养体系和运行有效的质量持续改进机制,以评促强,追求卓越,打造一流质量标杆,提升教师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08
认证重点考查什么?
认证重点考查"五个度",即:培养效果对培养目标的达成度;专业定位对社会需求的适应度;师资及教学资源对人才培养的支撑度;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有效度;学生和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的满意度。
09
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的逻辑"主线"
是什么?
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的8个一级指标不是碎片化存在的,而是有其内在逻辑关系的。认证标准要求专业根据外部需求制定培养目标,为支撑培养目标达成而制定相应的毕业要求(学生学习产出),设计课程教学与实践教学环节支撑毕业要求的达成,合理配置师资队伍、教学资源,满足人才培养需求,并要求专业建立基于产出的评价改进机制,保证专业不断改进教学环节,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与教学、合作与实践之间"反向设计、正向施工"的互动关系则为认证标准的逻辑"主线"。
10
师范类专业认证必须达到的"底线"要求
是什么?
专业认证的"底线"要求,即认证专业达到合格要求的必要条件是建立了面向产出的内部评价机制,通过评价能证明达成的情况,并建立依据评价结果进行持续改进的机制。
认证专业达到合格要求的必要条件是学校和专业必须健全"三个机制":
第一个机制:质量监控机制(课程教学、教育实践和学习成果的质量监控机制)
第二个机制:达成度评价机制(课程目标、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的达成评价机制)
第三个机制:持续改进机制(基于评价结果的专业持续改进机制)
专业必须提供面向产出的三个机制的相关说明与支撑材料,这是判定专业能否通过认证的重要依据。
11
师范类专业认证的
"反向设计、正向施工"是什么?
反向设计:是指专业要根据基础教育(学前教育、特殊教育等)教师能力素质需求,确定合理的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毕业要求),根据毕业要求设计课程体系和课程目标。
正向施工:是指专业要根据培养目标要求,采用匹配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办法,使课程教学与考核能够支撑课程目标,课程目标能够支撑毕业要求,毕业要求能够支撑培养目标,并保证师资队伍、办学条件等支撑毕业要求的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