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院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女院要闻 > 正文

性别暴力数据收集方法培训在我校顺利举行

发布部门:女性学系 发布时间:2018-11-03

11月1日至2日,性别暴力数据收集方法培训在中华女子学院顺利举行。本次培训由联合国人口基金、联合国妇女署、中华女子学院联合主办,中华女子学院女性学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媒介与女性”联合教席、中华女子学院家庭学科研究中心共同承办。中华女子学院副院长王练教授、联合国人口基金驻华代表处性别项目专家文华、联合国妇女署项目协调员杨瑞侃等出席开幕仪式。

在开幕式上,王练代表学校欢迎各位学员的积极参加,鼓励大家一方面要充分学习了解国际通用的数据收集工具,另一方面也要结合我国《反家庭暴力法》,探讨在我国的法律、性别、文化环境下数据收集的有效方法。

本次培训由联合国人口基金亚太区域办事处的数据技术顾问亨利耶特·詹森(Henriette Jansen)博士和联合国妇女署亚太区域办事处统计学专家萨拉·达特瓦莱罗(Sara Duerte Valero)女士主讲。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研究员蒋永萍、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办官员李侁瑞分别为大家分享了全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儿童暴力调查的相关情况。

詹森博士的培训围绕以下内容展开:从联合国层面与参会人员分享了“针对妇女的暴力”、“基于性别的暴力”、“家庭暴力”、“亲密伴侣暴力”等概念的共性与差异,列举了针对妇女的暴力类型以及常见的伴侣暴力类型,与参会人员共同探讨了这些暴力类型在不同文化语境中的不同表达方式与表现形式;介绍了针对妇女暴力的数据来源,包括警方、法院、医院等机构的记录和基于人口的调查,并探讨了不同来源数据的优缺点;以世界卫生组织妇女健康与家庭暴力多国专项调查为例详细介绍了针对妇女暴力的调查类型,并强调调查中培训的重要性;分享如何测量不同类型暴力的普遍性和频率、暴力数据收集对妇女带来的积极影响、调查过程中的伦理与风险考量以及如何更好地开发与解读数据等议题。

萨拉女士介绍了性别统计数据如何用于检测2030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进程。她指出,性别统计数据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十分重要,在所有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中,有54个指标都跟性别平等相关,占全部指标的25%左右。通过这些指标,我们能够了解更多性别相关的细节。萨拉与参会者分享了目前全球与区域的数据后指出,由于政策环境的影响、统计方面的力量不足以及调查研究者本身对数据的不关注或不理解等原因,目前仍然缺乏高质量的性别统计数据。

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蒋永萍研究员分享了中国的性别暴力统计情况。她指出,中国基于性别暴力的调查与数据主要从1995年世妇会开始,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几乎很少有相关的政府统计和抽样调查,见诸于报端的大多是家庭暴力的典型案件,或一些破获拐卖妇女儿童的工作报道。2000年前后开始,一些地方性的专项调查,或是其它研究问题中的针对妇女的暴力模块调查以及相应的统计数据也逐步受到广泛重视。她希望,在今后的调查中能够逐步完善相关内容,更加准确地识别施暴者。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办官员李侁瑞分享了他们目前正在进行的关于儿童暴力的调查,介绍了调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伦理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培训中,大家积极参与、踊跃发言,分享彼此的研究和收获。中华女子学院家庭学科研究中心主任孙晓梅教授认为,性别统计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通过分享她主持的《北京市实施“十三五”时期妇女儿童发展规划》中期评估项目,指出性别统计数据对“十四五”新的《中国妇女发展纲要》的制定会提供更多科学的依据和参考。中华女子学院女性学系教师王向梅与大家分享了她对针对妇女的暴力、基于性别的暴力、家庭暴力等概念的理解和认识。

闭幕式上,联合国妇女署项目协调员杨瑞侃女士、中华女子学院女性学系主任魏开琼教授做总结发言。魏开琼教授认为,性别暴力统计应关注到妇女群体内部的差异性,在纳入残障、贫困、性等维度后,获得的数据会更有针对性,干预措施也会更有效果。她建议大家以此次培训为契机,搭建彼此支持的网络,共享与性别暴力有关的项目进展、学术研究以及政策制定与执行的相关信息,共同推动性别暴力数据收集的完善。

本次培训共有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高校,中国疾控中心、全国妇联、北京市妇联、北京市统计局等政府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等研究机构,橙雨伞、同语/彩虹暴力终结所等社会公益组织,以及中国妇女报、荷广传媒等媒体单位的从事女性/性别相关研究的一百多名专家、学者和一线工作者参与。此次培训带来的全球/区域视角与科学方法为我国深化性别暴力调查与统计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