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正文

中华女子学院成功举办“第八届中国家庭学科研讨会”

发布部门:党委宣传部(党委教师工作部、新闻与新媒体中心) 发布者:李思叡 发布时间:2025-11-11

10月28日,由我校主办,社会工作学院、科研处、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家庭建设研究院)联合承办的“第八届中国家庭学科研讨会”在京召开。本次研讨会以“共建共享:新时代家庭功能重塑与政策回应”为主题,聚焦数字时代家庭关系变革、家庭教育法治化等前沿议题,共同交流新时代家庭研究的理论前沿与实践创新。

中华女子学院(全国妇联干部培训学院)院长刘利群,中国社会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张翼,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副所长马焱,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副理事长、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向德平,全国社会工作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大学教授刘能,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家庭研究室主任马春华,北京电影学院原党委书记籍之伟,中华女子学院(全国妇联干部培训学院)原党委书记李明舜等领导嘉宾出席会议,来自全国高校与科研机构的近50位专家学者和青年学子参加研讨会。

会议开幕式由李敏教授主持。刘利群院长、张翼会长、向德平副理事长、马焱副所长分别进行致辞。

刘利群代表学校对各位专家学者的莅临表示热烈欢迎。她指出,家庭和谐是妇女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重塑家庭功能则是推动性别平等、完善家庭治理体系的关键环节。她介绍了学校以全球视野推动妇女发展与家庭建设的一系列积极行动。她表示学校将继续深化国际交流合作,推动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在家庭领域的传播与实践。她希望通过本次研讨会凝聚共识,促进妇女事业与家庭建设协调发展。

张翼指出,当前中国家庭正面临少子化、老龄化和流动化带来的多重挑战。家庭结构日益多元,传统的父系血缘与伦理模式正在被夫妻关系和个体自主所取代;数字技术和社会变迁正在重塑家庭的教育、养老与情感功能,迫切需要构建面向未来、具备韧性的家庭支持体系。同时,他呼吁学界通过共建共享的努力,在理论创新、政策建言和社会实践等方面不断推进,为新时代家庭建设提供社会学的智慧与方案。

向德平认为,中国家庭形态与功能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城乡间在资源获取与社会支持方面的不平衡问题日益凸显。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应在家庭支持体系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包括完善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等政策衔接,利用数字化治理手段提升服务可及性等。

马焱副所长则从性别平等、数字技术应用与政策协同三方面,阐述了促进新时代家庭发展的路径,强调重塑家庭功能应以性别平等为重要支点;应善用数字技术,让数字红利惠及每位家庭成员;需完善政策、服务与学术支撑框架,系统构建家庭发展的制度支撑。

主旨发言环节,李明舜、刘能和马春华分别就新时代婚恋、生育与家庭观的培育,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现实挑战与创新,以及以“去家庭化”“去性别化”政策促进性别平等的实现路径作了精彩报告。

圆桌论坛环节以“新时代家庭服务体系建设与政策优化”为主题。专家学者们围绕“老龄化与智能化背景下的家庭照护体系建设”“家庭服务的社会化与专业化发展路径”等内容展开深入交流,一致认为应立足家庭实际需求,推动服务供给更加专业化、精准化和可持续化。

此外,会议还设有“流变中的家”与“家政”分论坛。在“流变中的家”分论坛上,专家学者们围绕婚育文化变迁、代际伦理传承、家风家教建设与城乡家庭价值观融合等议题展开研讨,聚焦隔代照料与性别角色实践、家庭教育焦虑与社会内卷等主题,深入剖析了社会变迁中的家庭重构逻辑。

在“家政”分论坛上,专家学者们就家政学建设、医养结合、行业标准化与员工制创新等议题展开热烈探讨。与会代表重点分享了家政教育的价值转向与教学创新,共同展望了数字化时代家政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与学科发展的未来方向。

本次研讨会成功搭建了高水平的学术对话平台,有效凝聚了学界关于新时代家庭发展的共识。会议汇聚的前沿观点与创新思路,将为优化家庭政策、创新社会治理贡献智慧,有力助推新时代家庭功能重塑与社会和谐发展。